来源 : 大河健康报
时间 : 2025-07-12
A+
在致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里,血脂异常犹如暗处的“隐形性威胁”,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心血管健康。
血脂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正常情况下,血脂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身体提供能量、参与细胞构成等。然而,当血脂的含量或成分比例出现异常时,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打破了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血脂异常最常见的表现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其中,LDL-C被形象地称为“坏胆固醇”。它就像一个“搬运工”,会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壁。如果血液中LDL-C含量过高,就会不断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如同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随着时间推移,会使血管变得狭窄、僵硬,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一旦斑块破裂,还会迅速引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进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甘油三酯升高同样不可小觑。过高的甘油三酯会使血液变得黏稠,流动性变差,增加血液凝集形成血栓的风险。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常常与其他代谢紊乱同时存在,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等,从而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与“坏胆固醇”相对,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够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逆向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起到保护血管、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作用。若HDL-C水平降低,这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弱。
令人担忧的是,血脂异常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的血脂出现了问题。这也是它被称为“隐形性威胁”的原因之一。然而,等到身体出现头晕、胸痛、肢体麻木等明显症状时,往往意味着血管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心血管疾病可能已经悄然降临。
面对血脂异常这一“隐形性威胁”,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的基础。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至关重要。对于血脂异常较为严重的人群,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脂药物,定期复查血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