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全国31省市调查报告发布:“老痴”家庭最需要“喘息”时间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09-19

A+

受访专家: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 王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近日,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联合撰写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知晓与需求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线上发布。调查显示,我国九成居民知晓阿尔茨海默病,但愿意主动就诊率仅一成。专家呼吁,家庭要守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知晓率高,却只有一成人有意愿就诊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有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目前有近1000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是5%,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增加5%,80岁以上的患病率更是达到30%,即每3人当中就有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此次《报告》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计2万余人,前后历时6个月,重点围绕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要特征的老年痴呆患者、亲属、陪护人员、医务人员、广大民众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的现状与需求展开。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化知晓率为91.5%。其中,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21-40岁的知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城市居民的知晓率为97.5%,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大学以上学历的知晓率最高,为98.2%,初中以下学历的知晓率最低。

《报告》显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老年痴呆病可预防”的比例占87.9%,这说明公众对于痴呆症的预防是有信心的。当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时,78.7%的人愿意主动到记忆门诊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但认知和行动似乎不太匹配,因为调查显示,最终主动愿意去医院就诊的比例只有12.9%。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学历、居住地区、身份的调查对象主动就诊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农村居民和低学历居民主动就诊率尤其低。

“与以往调查相比,本次调查体现了三个特点:样本量大、调查范围宽、结果更客观。我们对统计结果进行了科学标化,反映出的知晓率更加客观。”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王军说,《报告》与2021年发表的《中国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战略行动计划》建议书是系列之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2022年要提高到80%,而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全社会已初步形成全民关注老年痴呆、支持和参与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这对于早期科学开展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以及对于政府全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老痴家庭:精力不足、照护能力不够

王军表示,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长,从临床前期的主观认知下降到轻度认知障碍,再到确诊后的早中晚各个时期,持续时间短则6到 7年,长则10年甚至20年,上下游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同网络和协同机制,造成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分散,服务断层。当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存在着明显的“三低三高”现象:

1.认知储备低,发病率高。王军说,由于脑健康科普教育仍未得到普及,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缺少必要的认知储备,错误观念依然十分普遍。尤其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低学历人群普遍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知晓率低、主动就诊率低,是现今防控的薄弱点,有效防控这“双低”人群,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2.就诊率低,漏诊率高。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还没有纳入公共卫生常规体检,个人和家庭又缺少自主发现和早期预警的专业能力,造成早期就诊率低,诊断滞后,发病率和漏诊率增速双双上升。另外,职业方面,如存在工作压力大、工作忙碌等原因,也会影响主动就诊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