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09-20
A+
工商银行志愿者团队 付乐/摄
初秋的清晨,有了些许凉意。
9月17日上午8点,《华夏时报》记者来到通城县人民医院,在8楼眼科手术室外看到,等候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已经早早排起了长队。手术室门口的两张长条凳上坐了三四位患者,看起来约摸六七十岁,每位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眼睛上已经贴上了纱布,并作了标记。和普通等候手术的患者不一样,几名大爷大妈有说有笑,医院走廊里一派轻松愉快的气氛。
74岁的李大爷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看起来精神矍铄,非常健谈。他告诉记者,儿子女儿在外地打工,自己衣食住行可以自理,如果两只眼睛都能看清物体,生活肯定更方便些。
交流期间,完成医治的黄奶奶被志愿者搀扶着走出了手术室。记者注意到,黄奶奶从进入手术室到自己走出来,花了不到10分钟。她说,还没下手术台,已经能看到大夫的脸了,当时就感觉“天亮了”。
这是由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的“工银光明行-最亮中国年”健康快车主题公益活动现场,9月15日至9月22日,“工银光明行”走进通城县,将为当地200名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白内障患者的视觉新生
付乐/摄
73岁的朱爷爷和朱奶奶都是9月17日进行的白内障手术。“上午我已经做完了一只眼睛,下午是我老伴去做手术。”朱爷爷说。
朱爷爷女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全家都是通城县本地人,我爸爸的视力一直很好,只是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检查发现是白内障。我妈妈两只眼睛都是白内障,有二三十年了,之前做过一次手术,后来因为糖尿病复发了。医生说我爸妈明天更换一次敷药,也不需要吃药,坚持滴眼药水就行。
隔壁病床的王大爷也说,自己左眼一直看不清,只能看到视力表第一行,手术完成后当场就能看清很多东西。
付乐/摄
“我赶上了末班车。”正在等待手术的李大爷说,“我住在附近村子,我们村患白内障的村民前几天就已经做完手术出院了,我把家里事情处理好了才来做的手术。”
李大爷今年74岁了,衣食住行都能自理,儿子女儿在外地打工,在几天前接到了村子里宣传能够免费做白内障手术的通知。“我一只眼睛有白内障,影响不算太大,但是如果两只眼睛都能看到,生活肯定更方便些。”他说。
像李大爷这样从周边乡镇赶过来的患者还有很多。“广播通知、村里也通知,村子里说只要符合筛查条件的都能做,一分钱也不用花。我们村有好多人赶了几十里路过来看病。”患者刘大爷的儿媳说,从前父亲经常种菜,现在视力不如以前就不再种了,还因为看不清经常摔倒。
“患者的平均年龄都有七八十岁,我们科室下乡做筛查的时候,发现部分患有基础病、心脏病的白内障患者,这类人群做白内障手术风险太高。”通城县人民医院眼科金护士长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通城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黎雄豪在完成了几台手术后才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名患者是位83岁的老太太,之前得过青光眼,右眼晶体脱位,左眼虹膜后粘连,这类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还是很危险的。”黎雄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疑难杂症患者超乎想象得多。很多患者由于病情拖得太久,眼部的‘核’变硬了,普通白内障手术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疑难杂症则需要半小时,有的甚至需要1小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白内障专科副主任医师常平骏如是表示。
“流动的火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