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被忽视的助听器,与7000万老年听障人群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10-06

A+

老年听力障碍正在被看见。

“国庆回家看到年过七旬的伯伯戴上了助听器,跟他对话再也不需用‘喊’的了。”返乡探亲的朱美美(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身边有老人用上了助听器。但这只是老年人中的极少数。

近日南京大学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敢问天籁|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简称《报告》)显示,据保守估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按目前老年人口计算,约7000万人群需要佩戴助听器恢复听力,20年后会超过1亿。然而,目前助听器的使用率在中国只有5%~10%,绝大多数听障老人仍生活在混沌不清的世界里。

“84岁的舅舅听力也很差,表哥也提出要给舅舅配上助听器。但舅舅说,自己也不怎么需要与外界沟通,不用配。”朱美美告诉记者。“年纪大了自然就听不清了”成为了众多老年人的“共识”。

“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要保护视力、做眼保健操,但是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要保护听力。”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向贝壳财经记者感叹。

多位受访的医学和康复领域专家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老年听力障碍容易产生交流障碍、心理问题、家庭矛盾、安全风险,认知功能下降、甚至老年痴呆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听力损失和障碍,老年人越早佩戴助听器效果越好。越晚佩戴助听器听力损失越大,后果越严重。”

图/ic

应对老年性听力障碍

佩戴助听器是首选方案

10月4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官方公众号(柳叶刀TheLancet)推送了重阳节精选文章,文中提到:听力损失目前影响全球20%的人口,已从2010年的第11大残疾原因上升到2019年的第三大原因。听力损失的许多致病因素都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措施来预防。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化。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听障患者数量的增长恐怕也会愈加严峻。

人的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同时每一个个体又不太一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所长王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不同人的听力下降时间早晚不同,就像年龄大了之后老人花眼的时间有所差异,都是一种神经的退行性变化。“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叠加了比如说聋病的家族史,或者是平时工作压力大,再或者身体状况不好,也会更早地出现听力下降。”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科普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听语中心副教授孟照莉也表示,老年听力障碍的出现一方面跟年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遗传也有关系,此外,如果患者以前接触过噪音或者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等因素也会导致听力的下降。

老年听力障碍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其首先会导致交流障碍,其次可能造成家庭矛盾、精神心理问题,还有安全上的风险等。老年听力障碍还是引起老年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正是基于上述诸因素的考虑,医生都提倡老年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王巍说,在临床诊疗时,老年人的听力障碍会分几种情况:如果患者本来听力很好,是一种突发性耳聋,可以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本身耳朵有疾病,比如外耳道有耵聍栓塞或者有中耳炎,再或者是耳内长了一些肿瘤,通过及时清理或者做手术,或许能恢复一部分听力。

“最普遍的,是年龄增加造成的老年人听力越来越差。”王巍说,在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到了中重度听力障碍阶段,首选方案就是让患者佩戴助听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