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4岁孩子听父母聊天患上抑郁症 现在的孩子压力有多大?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10-10

A+

近日,河南一位4岁的孩子,听闻父母讨论家中出现了变故,很是担心,以至于患上了抑郁症。这则消息很快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

“一个4岁的孩子,竟然有着大人的心思”

“看把孩子愁的”

“现在孩子早熟懂得很多”

......

然而不仅是这位4岁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正被抑郁症的乌云笼罩。

“少年自有少年愁”

抑郁症,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种心理疾病,却也是全世界最容易被误解的病之一。“矫情”“懒惰”“无病呻吟”“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是它的代名词;总是简单粗暴地被归咎于“没事闲的”;明明是生理和心理上都没办法积极起来,却常被人劝“开心点”“想开点”就好了。

在如此艰难的抑郁症群体中,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尤其容易被误解。和成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相比,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和成长压力更不易被共情。

而这些误解,多来自人们对青少年群体的固有认知——他们被长辈捧在手心,没有经济压力、无需面对社会的毒打,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最多也就是“心理脆弱”和“青春期叛逆”。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小孩子不会抑郁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杀是15-1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在中国2020年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数据与2009年相当。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抑郁和重度抑郁也呈上升趋势。高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已经高达10.9%~12.5%。

被误解的青少年抑郁症

不只是中国,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占比六分之一的10-19岁的青少年人群中,有14%患有精神障碍。这之中的大多数病例从未被发现更没有得到治疗。而对待青少年抑郁症的消极态度,很大程度来源于社会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体现在社会对于抑郁症的污名化。在一项对广州市民的随机调查中,人们对抑郁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偏见。

这些莫须有的“污名化”,让很多人在确诊抑郁症之后,第一想法不是治疗而成了逃避。因为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得到的大概率不是安慰,而是鄙夷。比如很多人会嘲讽患者分享自己得抑郁症的经历是流量密码,更有甚者会认为得抑郁症是患者自身的错误。

网综《明星大侦探》里有一期“无忧客栈”就讲述了许多“微笑抑郁症”的故事,他们抑郁之后担心是自己的问题,使自己与众不同,只能用微笑把自己层层伪装起来,来消解社会带来的病耻感,独自吞咽这份痛楚。

有关抑郁症本身的偏见尚存,“青少年”的标签则更加深了社会对青少年抑郁症的误解。自媒体「抑郁研究所」曾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做过一份调查,根据318份数据反馈,81.41%的子女不愿意和父母倾诉,因为即便和父母说出实情,也得不到理解。

比如,严厉的父亲无法接受一个男孩子会哭会痛,认为这是软弱的表现。于是孩子只能不断自己消化那些眼泪和痛苦。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又如何解答自己的疑惑,学会自己排解负面情绪?

这也正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特殊之处,因为年纪还小,所以尤其需要外力介入来帮助他们。如果这时遭遇了拒绝或者讥讽等负面反馈,他们很大可能就不会再次打开心扉倾诉了。

而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是,就算能够成功倾诉并得到安慰,抑郁症患者痊愈,也仍然是很困难的事。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抑郁症的第三个误解——不能科学地治疗抑郁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