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春节前能打上新冠疫苗吗?全球11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0-11-12

A+

11月8日,2020腾讯医学ME大会正式上线,全球顶尖医学领军者共聚,从“痛点”出发,聚焦新冠疫情、心脏病、癌症、生殖医学、抑郁症等前沿医学,结合互联网科技对用户痛点的洞察,为大众解码生命的前沿思考。

全球有11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辑埃里克·鲁宾(Eric Rubin)在大会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他介绍,全球有11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主编埃里克·鲁宾,是世界上最杰出和最高产的结核病研究人员之一,发表过百余篇科学论文的他,是传染病领域公认的领导者。

新冠疫苗研发究竟到了哪一步?是否会发挥效用?埃里克在ME大会上公布数据:在短短几个月内,全世界已有11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其中最早的一种疫苗来自中国。在过去,想要将想法变成安全有效的疫苗,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我们已经能够将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浓缩成几个月,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埃里克透露,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以D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最为理想。但由于在疫苗研发史上,有一些相当严重的疫苗副作用在大量人群接种几个月之后才显现出来,所以接种疫苗的人越多、等待的时间越长,科学界对安全性就越有信心。因此,几个月后,经足够的病例和足够的疫苗接种者试验,就可以判断疫苗是否研发成功。

两百年前,天花像如今的新冠病毒一样,摧毁了无数健康的生命和美好的家庭。然而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注意到,英国一地区的牛奶女工没有得天花,经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他发现挤奶的牛奶女工常患一种被称为牛痘的疾病,便取出了牛痘病毒并给其他人注射,后来注射了牛痘病毒的人也都没有再得天花,预防天花的疫苗就这样诞生了。至今为止,天花也是唯一一个人类战胜的病毒。

现代医学史上,疫苗的出现是个伟大的进步。面对新冠,疫苗能否再造奇迹,我们距离答案揭晓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科普价值愈加突出

能让寻常百姓接触到这些医学前沿的信息,在以往并不是这么容易。但随着互联网科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互联网来认识自己的的身体。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科普价值格外突显,构筑抗击疫情新防线。根据腾讯医典联合益普索Ipsos发布的《2020公众健康行为洞察报告》,42%的公众认为免疫力是最主要的健康标志;67%的人表示疫情后接种疫苗意愿度更高;当身体出现不适时,76%的受访者愿意选择主动干预。公众对权威医学知识的获取更高频、主动,对内容的需求往便捷化、实用性方面发展。

回溯互联网科普的发展,1.0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的迅速生产和分发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在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下,专业医学科普平台兴起,权威重回科普第一要义。

腾讯医疗副总裁黄磊表示:“从1.0时代到2.0时代,互联网医学科普的知识核心经历了一次重塑。”黄磊认为,“但无论是早期爆发的标题党,还是2.0时代偏中心化的流量分发逻辑,都对医学知识的普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医学科普的传播范式同样需要重构。”

黄磊指出,腾讯医典希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连接优势,重构医学科普人与人,人与内容之间的连接,助推医学科普走向3.0时代,向社交化和场景化演变,从过去“人找内容”,向“内容找人”的模式进化。

在专业科普的参与者方面,呈现的一大变化是从权威专家向所有医生扩展。青年医生更加习惯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是年轻用户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方式。同时,医学科普内容形态正从图文向短视频、直播变迁。不仅能够带来更多信息增量,更重要的是推动科普走向社交化的重要演变。

“科普视频和直播真人出镜的方式,天然地拉近医生创作者与受众的距离,用户以粉丝关注的模式,与内容创作者形成社交化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实时留言互动的方式,从被动接收者变成主动参与者。”黄磊认为,科普内容参与者和接收者的行为偏好,以及视频、直播形态升级,都助推科普从静态资讯获取场景,向动态社交范式变迁。科普成为建立医生和用户连接的纽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