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0-11-18
A+
在恶性脑瘤的患者中,近一半患者都属于胶质母细胞瘤(GBM)。一种恶性程度高过“癌中之王”胰腺癌的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8%,而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仅有5.6%,位列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垫底。患者确诊胶质母细胞瘤之后的生存期一般只有13-15个月,预后极差。
各个癌种5年生存率对比
依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信息,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放疗的两年存活率是10.4%,而放疗+Temozolomide化疗的两年存活率是26.5%。
治疗手段单一且易复发是胶质母细胞瘤难治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年来,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一直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不仅治疗方式十分有限,它们的有效率也并不高。
拜登的儿子博就死于脑胶质瘤的复发。化疗药物面对血脑屏障和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很难起效,目前就只有替莫唑胺、洛莫司汀等寥寥几种化疗药物有确切的效果,就连近期大红大紫的免疫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上也因血脑屏障等特殊机制而折戟沉沙,疗效欠佳。
当然,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并非毫无进展。
金转停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
近期,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科研团队筛选并实验发现,药物“金转停”可控制这种恶性脑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日前,国际知名医学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作为一种恶性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治疗药物匮乏,而且术后复发率高。由于人脑天然具备一种“血脑屏障”保护机制,很多药物难以穿透,无法对肿瘤部位进行治疗。同样由于这种保护机制,国际医学界新兴的细胞与免疫抗癌疗法也很难获得期望的疗效。
探索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寻找治疗的“靶点”,是近年来国际神经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和热点。经研究发现,人脑中的两种蛋白复合物“ZDHHC17”与“MAP2K4”对记忆、学习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当两者相遇,将会产生“致癌”的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出现及恶性发展。
ZDHHC17与MAP2K4复合物激活JNKs、p38信号传递,导致胶质瘤恶性化发展。Genistein药物可以阻止该复合物的结合,抑制肿瘤生长。
针对这一现象,中科院研究员分析了这两种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库,筛选发现“金转停”这种药物对胶质瘤有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它不仅能有效抑制“ZDHHC17”与“MAP2K4”的结合以及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还可以显著的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同时,动物学实验也显示,通过这种药物治疗,被移植胶质瘤的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2015年,在大儿子博去世后,拜登在白宫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提出:虽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历经困难、长期坚持的任务,但就像人类最终还是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人类最终也会攻克癌症。
事实上我们的癌症研发领域如今早已经进入了“新药井喷”的黄金年代,金转停的出现,不仅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巨大进步,对于世界神经外科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期待这样的势头还能持续下去,期待有更多的革命性药物在全球科研人员的手中再次绽放光辉,期待我们的癌症治疗能如同拜登所希望的那样:虽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历经困难、长期坚持的任务,但就像人类最终还是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人类最终也会攻克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