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空气微小颗粒可附着微生物,或可传播人类致病菌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0-03-11

A+

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显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3日3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楠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朱听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ack Gilbert教授在《Genome biology》合作发表研究研究成果《Longitudinal survey of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te matter in a megacity》,对北京市一定时期内空气颗粒物所附着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对城市公共卫生的影响,进行了纵向调查,或可解开其中部分谜团。

研究人员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自北京的106个空气颗粒物样本(PM2.5颗粒及PM10颗粒)进行了分析,该时期出现了几个破纪录的雾霾事件,同时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极高。研究发现,PM2.5颗粒和PM10颗粒各自的微生物及功能组成是保守的。PM2.5颗粒与PM10颗粒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可能源于颗粒直径不同,PM2.5颗粒与细菌大小相似,而PM10颗粒与真菌大小相似。随着空气污染水平的增长,潜在病原体载量(如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禽疱疹病毒等)和抗生素耐药风险增加;严重的雾霾事件提升了人在病原菌及抗性基因环境下的暴露程度。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依赖颗粒物大小的微生物动力学。同时,空气颗粒物也促进了短暂的微生物互作,且可能支撑大量的胞外DNA及死亡微生物,使得对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过程的解释更加复杂。

空气颗粒物相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及由此产生的感染风险,可通过宏基因组学量化,但须以当地流行病学情况为前提。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常规监测和定量分析,可为未来风险事件的回顾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空气中的颗粒物可容纳丰富且动态的微生物,包括与潜在健康问题相关的一系列微生物。为城市空气颗粒物相关微生物来源于潜在环境及哺乳动物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并从微生物角度解释了,不同空气污染水平与潜在健康风险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