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平凉:全力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01-11

A+

1月9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随着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推向更加关键的位置,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优化措施和“乙类乙管”要求的同时多措并举促进医疗资源扩容,筑牢基层医疗“网底”,精准落实分级诊疗,精心开展多层级医疗服务,常态化守护群众健康。

强化宣传干预最大限度延缓感染。各县(市、区)强化对返乡人员健康提示和网格化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不扎堆聚集、不走亲访友、不参加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尽可能不感染、晚感染、少感染,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根据1月6日全市摸底调查和农村地区大样本量分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累计平均人群感染率为56.18%,其中城镇累计平均感染率65.93%,农村累计平均感染率49.71%,为全省各市州最低。

流动医疗车上门巡诊服务。建立农村重点人群台账,将村民小组进行网格化分级分类管理,组建巡诊小分队95支,在偏远乡村开展医疗服务车巡诊服务,联合辖区卫生院上门送医送药送诊,走村入户精心为群众提供零距离、贴心式的健康指导及诊疗服务,累计开展巡诊服务5823人次。

做优做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市县乡村医疗资源统筹,建立重点人群“1+N”医疗救治工作机制。在每个乡镇(城市社区)组建1个人数不少于10人的医疗救治专班;在每个村(社区)组建1个人数不少于10人的医疗救治网格化服务小分队;在每个县区至少成立5个县级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分片包干乡镇(城市社区),并为乡镇(城市社区)医疗救治专班和村(社区)医疗救治网格化服务小分队提供技术指导,合力做好重点人群网格化包保医疗救治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多举措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协同联动作用,主动前移关口,由3382名市县乡村医生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420个,对4.9780万名重点人群(红色)、3.9145万名次重点人群(黄色)和18.8285万名一般人群(绿色)开展健康巡诊服务,并免费为辖区内管理人群开展脉诊、听诊、测血压、血氧饱和度、查体等诊疗及用药指导,切实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便民联系卡27.5410万张,健康监测包2.0667万个,抗原试剂3.4366万人,随访176万人次。

核酸采样亭转身成为便民发热诊疗站。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染高峰期,崆峒区、静宁县将中心城区核酸采样亭改造为便民发热诊疗站和便民药房,华亭市将户外劳动者驿站改造成为发热诊疗站,积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抗原检测指导,出售常用解热、镇痛、止咳药品,有效分流发热患者,缓解医疗机构接诊压力。

“余药共享”搭起邻里间“爱心桥”。华亭市、灵台县及其他县区为缓解社区居民药品短缺问题,发出“邻里互助·余药共享”倡议,在各村(社区)设立抗疫共享药箱,倡导邻里互助,共享互换富余的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家里有“余药”的热心市民,纷纷为社区共享药箱提供药品,社区组织干部把药品进行分类登记后,及时供给急需的居民使用,有效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通过小药箱在社区间、小区里积极传递与邻为亲、与人为善的友爱互助精神。

推广甘肃方剂助力患者康复。充分发挥甘肃方剂预防、救治、调理作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推出“岐黄癖瘟汤”,24小时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和中医药配送。全市储备中成药、甘肃方剂、院内制剂9.9121万盒、瓶,累计发放爱心药包(甘肃方剂)9.5526万个,红色人群发放率达100%。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发热门诊设置全覆盖。全市26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发热门诊,118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发热诊室。依托省列实事专项资金支持,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大力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全市储备配置无创呼吸机126台、有创呼吸机104台、转运呼吸机39台、床旁血滤机26台、除颤仪179台、监护仪910台、便携超声90台、移动DR16台,通过改造扩容,储备重症床位711张。成立新冠康复中医门诊,为患者提供“一人一策”“一人一治”针对性康复治疗;各医疗机构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第十版诊疗方案及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医疗救治培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实现阳性感染者全收治、全治疗。截至目前,全市5家三级医院配备ICU医师478人、ICU护士923人,累计开展各类各层次培训1.9971万人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