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
时间 : 2015-11-09
A+
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为:创造健康的心脏环境。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约300万人死亡,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该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专家表示,除了注意日常饮食外,有效的锻炼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不过大多数人对锻炼时间的选择还是错误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前不久对门诊1000多位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下午和晚上锻炼的患者在改善冠心病方面明显比早晨和中午锻炼的人群效果好。
一天3包烟,30岁工程师猝死
据孔主任介绍,他们科室每年接诊的病人相当多,以心脏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血压不稳定等为主,其中心脏疾病患者约占一大半。而且如今心脏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不幸走入了心脏病的队伍。
前不久心内科曾接诊到一位年仅30岁的工程师,由于赶工程进度,压力非常大,一天平均抽3-4包烟,平时也不注意体检,非常不幸的是,有一天凌晨这位还在加班的年轻工程师心脏突发疾病晕倒,被同事发现后送到医院时已经不幸去世。近年来根据接诊他们发现,警察、个体老板以及“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人群的戏称)等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职业人群成为了心脏疾病猝死高发人群。
要留意胸痛、气短、心慌等,冠心病早期信号
“进入秋冬季后,就迎来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它已经超越所有的肿瘤,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而冠心病及由此引发的心肌梗死,是一种成年人群的多发病。但是比较恐怖的是,冠心病在常规的体检中并不容易被发现,通过心电图、血液等都不能查到其存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杨志健副院长说。不过他也表示,疾病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说胸前疼痛、气短、心慌等。“如果觉得可疑,要及早排查,可很多年轻人并不把这当回事。”
杨副院长还说,冠心病好发于以下高危人群:40、50岁以上的,有心肌梗死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再就是自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心梗发出的预警信号一定要留意,否则就是一辈子的毛病”。
高血压、饮食习惯、压力是诱因
孔主任介绍说,通常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因此平常就不注意对高血压的控制,这导致高血压成为心脏病的主要诱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心脏病主要和饮食习惯、心理压力、生活节奏等相关。许多年轻人饮食上喜欢大鱼大肉,酗酒,大量摄入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晚上喜欢熬夜、吸烟过多、平常不运动或突然激烈运动、过度疲劳、上网成瘾等,这些都是心脏疾病的主要诱因。工作生活压力太大,长期以往,心脏也会“悄悄”生病。
孔教授还强调,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当格外注意疾病防范,不仅要增加检查的频率,还要改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有氧运动。
下午和晚上是最佳锻炼时间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心内科王连生主任建议大家,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应多吃新鲜的果蔬,多吃深海鱼,多吃一些坚果,多数坚果,如大杏仁、核桃、开心果等,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饮食的一部分,每天进食约42克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是最佳的护心小零食。
孔主任表示,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适当锻炼,以不疲劳为基准,大致平均每天步行一万步就差不多了。
他特别提醒大家,大家一直以为早晨是锻炼的最佳时间,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首先,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同时早起锻炼,可能会诱发低血糖,同时运动过后人体汗液挥发、心跳加速、血压更加容易升高,对健康并不有利。下午和晚上正常睡眠前,才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在这个时候人体内各器官和肌肉的温度最高,而且关节的灵活性也好。而当体温升高时,人就会产生强烈的运动欲望。在运动中会更自觉、更努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不过无论采用何种锻炼方式,适量、适度很重要,万一出现不适,应当及时停止锻炼并尽早就医,不要硬坚持,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后就是要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不骄不躁、遇事想得开,保持内心祥和与宁静。
心脑血管病发作要就近就医
“很多人有一种观念,得了大病就要到大医院治疗,甚至在心梗、脑卒中等疾病发生时,也会想法设法的把患者转到大医院,实际上,这恰恰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有很多患者不能耐受转院的过程。”杨志健副院长强调,心梗等的治疗是有时效性的,应该第一时间把符合条件的患者就近送往医院治疗。江苏的患者和家属应该放心的是,现在不少县级医院已加入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互联网治疗系统,治疗和手术可以同步指导进行。
杨志健副院长提醒大家,对于心梗、中风等患者来说,拖延的时间越长,救治成功的几率越低。所以遇到不适的症状,要及时送医,比如说半夜出现了胸疼难忍的状况,千万不能等到天亮,如果患者的意识丧失,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据了解,在治疗上,除了传统的心脏搭桥、放置支架等方式外,对心肌梗塞的治疗,目前正在临床研究一种基因治疗的新方法。“通俗的说,如果人的心脏细胞坏死了,怎么让它再生?用到的就是基因疗法——抽取患者自身的骨髓等细胞,合成基因,然后这个干细胞生长因子植入后,可长出心肌和血管,不过这只适合于特定的人群和环境。”心内科王连生主任说。目前杨志健副院长和团队已经把这一治疗方法带到了二期临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