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网络转载
时间 : 2016-12-07
A+
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很多糖尿病友都会有所了解,但是,可能有些糖尿病友还不知道,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还有可能会累及到胃,出现胃轻瘫。
肠胃"微不适"或患上糖尿病
胃就像是一个可以动的“肌肉袋”,由斜行、环形两层强劲的肌肉所构成,它通过来回反复的蠕动,将胃内的食物向下排出,即胃排空。胃轻瘫,通俗地讲就是由于人体的胃部动力不足,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导致胃排空障碍而使得食物在胃部停留的时间延长,从而出现厌食、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在餐后,这种症状会更加明显。
目前认为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可能跟胃肠激素失调、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糖尿病相关的代谢障碍有关。但是又由于胃轻瘫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一般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使得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也常常会误以为只是胃肠道方面的问题,结果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却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还可能会因延误治疗而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有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老糖友,由于老人们的消化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退行性改变,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同时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多,这些不利因素都可能会对胃肠道蠕动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当老友们出现有如饱胀、腹痛、呕吐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一旦确诊为因糖尿病而并发的胃轻瘫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糖尿病对患者肠胃有哪些影响?
1、代谢紊乱
当血糖水平≥15mmol/L时,会抑制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糖尿病导致MMC周期延长或引起MMC紊乱,导致胃肠运动障碍,导致胃轻瘫、便秘、腹胀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在胰岛B细胞损伤时,胰腺外分泌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引起脂肪吸收不良,可导致腹泻。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会导致消化道平滑肌变性, 使消化道的收缩功能减弱。由于每个人对产生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不一致,即存在对微血管病变的遗传差异,因此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情控制的好坏不一定呈 正相关。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高血糖及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常导致微血管病变发生。糖尿病发生后一般2~3年后才会发生微血管病变。
3、自主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诱发自主神经病变(即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支配胃肠的神经受损,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慢,而引起胃排空延迟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继而影响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代谢物通过小肠时时间延长,使肠腔内的细菌过度繁殖,脂肪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当进食后不能引起胃-结肠反射时,可产生便秘;肛门括约肌的基础张力降低时,可能出现排便失禁。
4、高血糖
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胃排空滞留时间延长,尤其当进食固体时,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研究表明,胃的运动、排空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即血糖增高可以抑制胃排空速度,胃排空延缓又使血糖浓度不易控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5、胃肠道激素变化
胃动素、胃泌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等水平的改变都可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这些激素的变化与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动力障碍和血糖变化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胃肠道中胃泌素、生长抑素等浓度显着降低,这可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异常。
6、继发感染
由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胃肠道细菌或真菌感染,可加重疾病症状。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比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痢疾、肠炎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发生了胃肠道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影响血糖的稳定,严重者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减少摄入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避免吃一些过夜的,没有进行高温加热处理的食物。有消化道疾病的病人不要口服拜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