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1-08-15
A+
第九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之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婚前性行为”的论坛7日在大学城内举办。在场的男女生毫不羞涩,不仅大胆反问主讲的董玉整教授,还有一女生多次逼问教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献出去?”这位大胆的女生,如此提问被认为是大胆、前卫。
前卫吗?我怎么感觉是落后呢?
我们总在说“社会在进步”,进步倒是能看得见:GDP都排世界第二了,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了,然而我们很无奈地发现,人的思想观念却是处在停滞状态,甚至还发生了严重的倒退。现今中国的悲哀,恐怕在于,早已被前人或他人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复又成为问题,所谓的“性教育”便是一例。其实,八十年代,我们经历过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那时的人们,思想相对自由开放,对包括性教育在内的思想领域的讨论也相当深入,可是三十年过去,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仍然处在旧有的困惑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不得不从我们的教育方式上去找原因。我曾发现,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非常强调所谓“标准答案”,如果遇到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题,会不自觉地引导孩子去做这样的猜测:老师会喜欢怎样的答案呢?于是,长此以往,学生们都习惯了放弃自主思考,只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标准答案。“万一没有标准答案,世界将会怎样”?对把考试分数视为命根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万一”,无异于灭顶之灾;而我们的庞大的教育机器,其实就是一台专门提供标准答案的问答机,你要么就把它提供的答案当权威,要么就会被当成异类用各种手段排斥之、打压之、消灭之。
生活的考题,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否则我们就还会认为天圆地方、自认是宇宙的中心,我们永远无法突破前人,只能去捡拾前人的智慧残渣聊以果腹,我们只会惊叹于乔布斯的才华,而“乔老爷”一走,便引发了“世上再无iPhone5”的惋惜。
说回那个小女生,她的表现不是大胆、前卫,而是一种索取标准答案的迫切,她习惯了理所当然地获取标准答案,却完全放弃了自己去寻找、自己去体会的打算。这恰恰是一种胆怯,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的胆怯。而她所赢得的同学们的掌声,更是说明了这种胆怯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还要问“我们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诺贝尔奖”吗?提供一个并非标准答案:这是因为,诺贝尔奖只会颁给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而且,又未必一定是找到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