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一做数学就眼睛疼?别忽视孩子的“心”病

来源 : 科普时报

时间 : 2021-12-31

A+

据媒体报道,浙江宁波一位母亲发布视频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9岁的女儿一做数学题,眼睛就过敏,疼、痒,四周起小疙瘩,有时甚至会肿得睁不开眼。专家认为,小女孩的表现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过敏,更可能是因为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引发的躯体反应。心理问题导致躯体化病症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

心理问题为什么会引发身体反应

生活中,在没有器质性疾病时,应激、焦虑等心理状况都有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比如临近考试会发烧、拉肚子;因为讨厌某门功课浑身难受,上台发言窒息恶心;早起困难,头痛欲裂等等。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指标不正常。于是有些家长就认为孩子在装病。还真的不是装病,只不过病在表面,根在心里。所以有经验的大夫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再去看看心理科。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问题躯体化症状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是那些无能为力苦苦挣扎的孩子,在向成人发出求救的信号。

为什么心理问题会躯体化

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因孩子的需求不允许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得不到宣泄,不能承受的事情无法拒绝,只能通过身体出问题来表达。比如说某一门课学起来很吃力,但是又得不到帮助;还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可能是遇到了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遭遇了校园霸凌或者是冷暴力。如果表达自己的挫败感,家长会说,就这么点功课,怎么就学不好呢?别人都行你怎么就不行?你怎么能这么脆弱呢?一定要迎难而上,咱们再报点课外班吧。孩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自己的挫折,最后导致身体出了问题。

再一个原因,家长的严格管理侵犯了孩子的边界。有些家长为了管理孩子学习,会守在孩子身边喋喋不休。这样的孩子会出现类似哮喘、鼻炎、胸闷之类的疾病,就是因为家长过于在意孩子的学业,不允许孩子有自我掌控的空间,不尊重孩子有独立个性,不能玩游戏不能娱乐,孩子产生了无法呼吸的窒息感。

一些家长会抱怨说,我想管他吗?我不想管他!可是我不看着他,他就不写作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削铅笔都能消磨半个小时。这种抱怨属于颠倒了因果关系,家长越是在意,越是管理严格,孩子越是没有办法自主地学习。近年来,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找到了拖延的一个诱因:过分在意一件事情,启动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因为担心做不好而产生极大的焦虑。

如何解决孩子的身心疾病

父母要理解孩子,要认识到身心疾病是求救的呐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如果继续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孩子出现了身心疾病,其实就是在告诉父母,不是我不想学习,不是我能力不够,是因为我身体不好。这样就不得不短期请假,避免面对挫败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感贬低。但长期来讲,还要找到解决办法。

第一,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放弃严苛的要求。为了100%的正确要求孩子一再做枯燥重复的练习,或者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求他达到难以实现的学习目标,会导致他对学业产生生理上的厌恶。

第二,帮助孩子分解学习任务,实现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必纠结于考试成绩。

第三,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常见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严于律子,宽以待己”,自己拖延懒惰抱怨,却不允许孩子表达负面的情绪。孩子表达不满会被认为是不懂事,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认为是顶嘴叛逆。家长要以身作则,学会耐心倾听。有情绪不等于有问题,不能表达情绪才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研究发现,很多有问题的孩子,正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接受自己小小的失误,结果导致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逢考必败。

以更开放的思维增加容错率

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迂回曲折的,必然会遇到挫折,但是只要坦诚交流,积极面对,办法总比问题多。家长和孩子都要培养更开放的思维,增加人生中的容错率。面对外界的批评不必过于纠结,要认识到批评针对的事情,而不是否定自己整个人。

设定的学习目标是符合整个人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得到外界的奖赏。鼓励孩子去做他擅长的事情,这样他更容易坚持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即使在学校里面,他不是每一科都突出,但是只要他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就更容易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鼓励他把在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方面去。

最后,只要能面对问题,其实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最大的恐惧是在人的想象之中。外行的人总认为必须先克服恐惧才能行动,专业的人知道恐惧是无法克服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无畏的战士。在成长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绊脚石,但是只要开始行动,恐惧就会消退。人生总有起落,但是不等于一无是处。得到适当的喘息,熬过最难的时候,行动起来就会出现转机。专心、耐心与恒心,这是让学习者始终保持热血沸腾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