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03-21
A+
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圆满落幕。随山东团出席本次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聚焦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与教育、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为兴业献良策。李燕代表此次带来的创新观点与独到见解备受关注,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谈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红利与资金支持,李燕代表感受颇深。“我深刻感受到,今年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政策非常实,非常具体,非常接地气,作为企业就更应该发挥好主体责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稳增长贡献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李燕代表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在接受新华社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报道采访中,李燕代表分别表示:“这些举措与以往的系列政策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协同叠加效应,对工业企业进行精准支持,不仅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也意味着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会得到进一步稳固。”“过去一年,齐鲁制药集团将税收优惠等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创新,加速推进研发。”“今年,齐鲁制药集团将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重点创新药物项目研发。”
此外,新华社还在《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代表委员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的报道中采访了李燕代表,她表示:“公司享受到创新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我们有底气继续加大新药研发和技术平台建设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强大助力。作为齐鲁制药集团的领路人,李燕始终将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也希冀齐鲁制药集团作为行业引领者,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医药创新领域的标杆与典范。
人民日报刊登的李燕代表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两会好声音一文中,李燕表示:“新征程上,医药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产学研深度结合,围绕世界医药前沿问题进行科研攻关,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同样刊登了李燕代表题为《为医药工业发展打造新引擎》的专题采访报道:
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突出成绩,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大量传统制药企业加快创新转型,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生产用耗材等领域的一批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创新药国际注册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时期,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需加快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仍存在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加强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明确科学的创新链、产业链路线图和时间表,持续健全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为医药工业发展打造新引擎。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分领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支持重点骨干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加强产学研医技术协作,支持医药创新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合作、大力推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不止如此,经济日报刊登了题为《制造业怎样强起来》的两会经济话题报道,李燕在采访中提及产业界与院校之间的合作密度仍然不够,建议加大产学研合作机制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医疗健康是投资领域的巨大金矿,在经济日报的另一篇采访报道中,李燕谈及“在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一话题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资本的逐利性与药物研发的长周期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一旦遏制创新研发,不利于药物研发的良性发展。”此外,李燕还表示,民以食为天,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科技日报《征途漫漫从头越 扬帆逐梦向未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侧记》的报道也采访了李燕。在谈及减税降负的政策红利时,李燕说:“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应发挥好主体责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各项管理水平,为稳经济、稳增长承担责任。”采访中李燕表示,去年在研发投入方面享受到2.48亿元加计扣除,同时享受固定资产一次性计提折旧优惠抵税2.93亿元,这些费用将被投入到新药研发和相关平台建设中,争取“十四五”末再上市10-12个一类新药,在肿瘤、乙肝等领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