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朋友圈流传最广的夏季饮食8大误区(图)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1-04-03

A+

野生蘑菇靠颜色就可以进行分辨?土法榨油比工厂压榨油更营养?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就更加安全?面对这些在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中流传已久的信息,您是否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这些食品安全认知的误区,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近日,记者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了解到,在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6月15日-7月2日),将启动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食事药闻竞赛版”APP参与答题,10题答对5题,即可参与抢红包。竞赛开展的同时,食品学会还将筛选出错误率较高的食品安全认知误区,组织专家进行解读。目前,专家根据竞赛测试运行的情况,从8784份答题中,发现了8个较具代表性的夏季食品安全误区和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易中招

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如果吃了过夜的饭菜或是不新鲜的海鲜,很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休克等症状。这是因为湿热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的滋生,致病菌一旦污染食品,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迅速繁殖至可致病的数量,一定不可小看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它们释放出来的毒素即使经高温处理也不会被破坏,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

专家强调:全球食品安全的最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据统计,2014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食物中毒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5%和67.7%。2013年6月四川眉山学校食品污染导致386名学生腹泻,2015年3月甘肃兰州龙西村上百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这两起事件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如果吃了病死或在宰杀后其他环节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禽畜肉,或者在吃前未加热、加热不彻底,则很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另外,在奶、蛋、奶油糕点、冰淇淋、熟肉中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海产品、盐渍产品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也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

专家提示:在平时做饭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熟食分开储存,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和砧板以及盛放的器皿也要分开。此外,食物一定要彻底煮熟,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超过2小时,不食用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即使在冰箱里也不要存放过久,再次食用之前要彻底加热。

如果不小心进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先行采用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避免中毒;如果出现轻微的腹泻、呕吐症状,可口服糖盐水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尤其是小孩、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应及时去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不可自行乱服药物,以免贻误治疗。

二、误食野生蘑菇,严重可致死亡

蘑菇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等营养物质,不但具有独特的鲜味,而且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含有的酪氨酸酶还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很多人认为野生的食物营养更丰富,但野生的蘑菇很多都有剧毒,一定要慎食。

民间流传很多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比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有毒蘑菇虫蚁不食,与银器、大蒜、大米等同煮有变色反应等等,这些方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轻信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2014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77人),占食物中毒事件死亡总人数的70.0%。专家指出: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辨别的方法经证实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三、织纹螺跟河豚一样毒,误食可致死亡

春夏之交正是织纹螺的旺产期,但它却是“餐桌”杀手,一颗织纹螺就可致命。这是因为织纹螺中含有一种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约指甲盖大小,食用带有毒素的织纹螺后,会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原卫生部2012年便发布公告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四、巴氏杀菌乳,不能只看保质期

巴氏杀菌乳就是那些买来后需要进行冷藏的牛奶,这种牛奶的杀菌处理温度一般在72℃~85℃,能够保证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又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但巴氏杀菌不能杀死牛奶中所有细菌,因此需要低温保藏,其保质期也较短。

专家强调:在购买巴氏杀菌乳时,不仅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且还要注意储存方法,买回家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即使是在保质期内的巴氏杀菌乳,如果没有低温储藏,细菌大量繁殖,也会造成牛奶变质。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尽量少买勤买,购买的牛奶尽快喝完。如果消费者发现保质期内的牛奶出现颜色异常、结块、有异味、分层等现象时都不宜再饮用。

同时,专家指出:巴氏杀菌乳可直接食用,如要加热,温度最好控制在40℃~50℃,不要长时间加热、煮沸。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高温下,会结胶变性,其生理活性和被人体吸收的效率都大大降低,影响乳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五、黄花菜吃不对,可致中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