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武汉哪里治疗风湿好?国粹风湿病科“从脾论治”疗效佳

来源 : 健康网

时间 : 2019-09-11

A+

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或风湿类疾病的简称,是一组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骨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及免疫系统等的疾病,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发热、麻木、多汗、皮肤红斑等。风湿病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武汉国粹中医馆风湿病科学科带头人闫振海主任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脾论治”的观点,运用中医“健脾祛湿、扶正祛邪”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颈椎病、腰椎病,痛风,肩周炎、滑膜炎、腱鞘炎等风湿病,取得了确凿的疗效,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招牌。

风湿病与脾脏有何关系?从脾论治的依据是什么?下面请闫振海主任为我们作详细的阐释。

闫振海主任说,风湿病属于中医中痹证范畴,本病病初以邪实为主,初起是因为感受风寒湿或风湿热邪,病久后邪留伤正困脾,可致虚实夹杂。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凑理空疏,受风寒湿痹而成痹也。”指出素体虚弱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气充实,运化功能健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

闫振海认为脾脏在五脏中加然属于孤脏,但其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却是举足轻重的。其方位在中央,五行属性为土,能化生、输送水谷精微以充养心、肝、肺、肾四脏,乃至全身上下,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所以《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如果脾脏运化功能健全,能提供充足的养料化生精、气、血等,此时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进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导致痹证即风湿润病的产生。所以《素闻·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另外脾脏之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使其不逸出脉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生无缘,气衰而固摄功能减退,血液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这时就会出现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紫癜和出血点的症状。“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心读卷十·痹》中所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闫振海说,高明的中医师,可以从脾脉感受到脾脏的正常与否。如果脾脏运化功能正常,则四脏得养而安,脉象平和;若脾脏受损,运化失职,则四肢失于充养,脉象失和,此时脾的恶脉随之出现,其中太过与不及之脉,皆为病脉,可见于四肢不用、九窍不通等病证。这些病证中,就包括风湿病。

风湿病之所以宜从“从脾论治”,最关键的一点是脾主四肢肌肉。《内经》云:“脾主四肢”“脾主身之肌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营养。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均需肌肉、筋膜和骨节的协调合作,但主要靠肌肉的伸缩活动来完成。脾胃与筋有着密切关系,《内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出现关节病变。再就是脾虚生湿,水湿停聚,聚于关节而为病。而一旦湿邪得去,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则病痛愈矣。

闫振海主任在透彻了解脾脏的功能、充分了解风湿病的中医病理病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脾论治”的思路,采取“健脾祛湿、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方法。就是以驱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同时兼顾宣痹通络、健脾益气。他据此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众多饱受风湿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专家简介】

闫振海:国粹中医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著名中医疑难杂症攻坚专家。扶阳派知名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理论知识深厚,专注于中医疑难病学领域研究,对风湿病、失眠抑郁、腰腿疼痛、不孕不育、妇科各疾等各种类型的中医疑难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对中医风湿病的病因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在风湿治疗上以辨证独到、配伍精当、法度精严、疗效确凿而闻名业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