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09-19
A+
2025 年 7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特邀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斜弱视专科主任余新平来院坐诊及手术。期间,余教授接诊了一位 23 岁的垂直性斜视患者小瑞,凭借精湛的医术为其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小瑞的眼疾始于 3 年前,当时他的头部不慎被拳头击伤,之后便出现了双眼视物重影、歪头视物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余新平教授接诊后,对小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瑞右眼裸眼视力为 0.6,佩戴 - 1.00DS 的眼镜后,矫正视力可达 1.0;左眼裸眼视力为 0.5,戴镜 - 1.50DS/-0.50DC×10° 时,矫正视力能达到 1.0。在眼位检查方面,无论是 33cm 看近还是 5m 看远,小瑞的眼位均呈现左高右 20 三棱镜度的状态。更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经遭到破坏。综合各项检查结果,余教授诊断小瑞为垂直斜视、左眼上斜肌麻痹、双眼屈光不正。
在完善了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工作后,余新平教授为小瑞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案为左眼上斜肌折叠 12mm,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通过斜视矫正手术、术后验光配镜以及针对性的视功能训练,小瑞的眼位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这让小瑞和他的家人都看到了康复的曙光。
余新平教授介绍,上斜肌麻痹是垂直性斜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症状,会依据发病年龄及注视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健眼为注视眼,那么病眼就会出现上斜视;要是病眼为注视眼,健眼则会呈现下斜视。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多伴有水平性偏斜及弱视,且常为单侧发病;而后天性患者多为双侧发病。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则多由脑部外伤引起。
余教授进一步解释,上斜肌麻痹患者的自觉症状通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斜颈、视疲劳与颈肌疲劳等症状。受累的眼睛会呈上斜视状态,可能单眼发病,也可能双眼发病。当双眼受累时,在第一眼位时垂直斜视度可能较小,常呈交替性上斜视,也就是右眼注视时,左眼上斜;左眼注视时,右眼上斜。同时,患者的眼球向内下方向运动受限。部分患者在 1 岁左右会出现典型的代偿性头位,表现为头向健侧倾斜,下颏内收。而且,歪头试验呈阳性,即头向高位眼倾斜时,脸稍朝向患侧,受累眼会出现上翻或上斜度数明显增加的情况。
关于治疗方法,余教授表示,若上斜肌麻痹合并有弱视,应先治疗弱视,再施行手术。如果是后天性麻痹,应先进行保守治疗,若半年后仍未恢复,可考虑手术治疗。
此次余新平教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的诊疗工作,不仅成功改善了小瑞的眼位,也让更多人对垂直性斜视(上斜肌麻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南昌地区的此类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