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10-29
A+
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手段,逐渐成为多种疾病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融合了PET的功能代谢成像与CT的精细解剖结构成像,既能显示病灶的生理生化变化,又能精准定位,被誉为“看得见代谢的眼睛”。而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中,PET-CT结合特异性显像剂如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的应用,正在改变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与干预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这种沉积往往在患者出现记忆减退、认知障碍等症状之前的15~20年就已悄然发生。然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神经心理量表、结构影像(MRI/CT)或脑脊液检测,往往存在主观性强、诊断滞后、有创或特异性不高等局限,难以实现早期精准诊断。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Aβ-PET显像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的示踪剂——例如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使其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由于该显像剂能特异性地与大脑中的Aβ斑块结合,再通过PET扫描,即可在图像上直观显示Aβ沉积的分布与程度。这种“看得见”的病理改变,使得医生能够在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前,识别出AD的早期生物学标志,为干预争取宝贵时间。
与常规影像检查不同,Aβ-PET不是观察大脑结构是否萎缩,而是直接揭示AD的核心病理是否存在。因此,它被国际公认为确认Aβ病理的“金标准”之一[1]。临床研究表明,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良好的安全性,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为AD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乃至靶向治疗的指导提供了有力工具。
总而言之,PET-CT不仅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检查手段,更是一扇洞察疾病本质的窗口。随着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等特异性显像剂的应用,我们有望在阿尔茨海默病仍处于“静默期”时便捕捉到其踪迹,从而实现更早、更准的诊断,为患者和家庭争取主动管理的可能。医学的进步,正让“遗忘的归路”变得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Rabinovici GD, Knopman DS, Arbizu J, et al. Updated appropriate use criteria for amyloid and tau PET: A report from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and Society for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Workgroup. Alzheimers Dement. 2025 Jan;21(1):e14338. doi: 10.1002/alz.14338.
[2]Jovalekic A, Bullich S, Roé-Vellvé N, et al. Experiences from Clinical Research and Routine Use of Florbetaben Amyloid PET-A Decade of Post-Authorization Insights.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4 Dec 7;17(12):1648. doi: 10.3390/ph1712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