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对网售食品隐瞒配料表要深挖动机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5-21

A+

不少用户发现,一些网售食品的商家不在商品介绍页展示配料表,或者故意隐瞒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信息,有的甚至把配料表粘在快递泡沫箱内侧,或者只有当买家主动索要时才提供甚至不提供……近日媒体调查采访发现,这些现象十分常见,导致消费者网购食品如同开盲盒。(5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

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提供食品配料表均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此才能让监督查得明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违者必然要受到相应处罚,这也是基本常识。可为什么很多网售食品宁愿冒着受到处罚的风险,仍然想办法隐瞒配料表信息、提供错误信息,甚至根本没有配料表信息呢?

首先,食品配料表“躲猫猫”,不排除有人确实拿不出。做一个准确的配料表,既不能多写,也不能有漏项,这对于小型食品生产企业或家庭作坊而言并不容易。如果省略这道工序,就可节省不少成本,假如消费者执意索要,则可随便提供一个不准确的配料表应付了事。

其次,难免有人耍滑头,通过故意隐瞒食品配料表逃避监督,或者至少希望做到少惹麻烦。把配料表制作得太具体、展示得太明白,客观上给食品成分鉴定提供了方便,当消费者发现货不对路,详细罗列食品成分的配料表就会成为维权的证据。因此有商家认为,不如搞“模糊战略”,或把配料表制作得十分粗糙,比如只列举最常见的几样配料,其他配料则用“等”来代替等。如此操作,就可以增加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再次,还可能有人通过隐瞒配料表,来掩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有些食品饮料标榜具有治病或防病功效,虽然商家宣称属于天然食品,实际上却可能暗自添加了某种中药材甚至西药,以此来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而扩大销量。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加药”现象在市场上并不罕见,而网售食品具有隐匿性和跨地区等特点,更加便于一些有心人“食品加药”。

不管商家是因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懒惰等原因隐瞒配料表,隐瞒配料表这一行为本身隐藏着诸多风险。有的食品本身相对安全,但如果消费者吃得不明不白,也会威胁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假设消费者对某种食品成分过敏,就可能因隐瞒配料表误食该种食品而导致过敏。比如食品当中含有蚕豆却没有加以说明,就会导致蚕豆病患者误食后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更值得警惕的是,往食品里面非法添加药品等物质,然后通过隐瞒配料表来掩盖事实,以至于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下大量药品,其面临的健康威胁就会更大。

由此看来,对于网售食品隐瞒配料表的现象,既要从法律层面看到其行为违法,也要从健康角度看到其威胁,且动机不同,威胁程度也有所不同。有关部门应该深挖这一现象背后的动机,然后进行分类处置,如此才能做到精准施策,尽快遏制这类现象多发势头,进一步守护好网购者“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