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守护美好生活 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06-06

A+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整体状况如何?还需怎样进一步提升?本期特推出智库调研报告,以资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何进一步努力,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延长人民健康寿命?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一条必然路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其提出的4条基本路径和推进实施的15项重大行动,都离不开个体层面的健康素养提升。

为了解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情况,课题组采取分层、分阶段、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全国选取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有效个人问卷4195份、社区访谈资料55份。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分健康行为、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三个维度测评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提炼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中的关键点,探寻健康素养培育路径,为高质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水平跃升 向“健康素养人人有”迈进

居民自我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素养水平实现跃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研发现,今天,群众健康知识需要日益增长,87.7%的受访者认同知晓健康信息的重要性,会留意或主动搜索健康相关信息。90%以上的受访者高度关注自身健康,并能够通过积极行动改善自我健康状况,“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78.6%的受访者表示,会引导身边人注重健康生活。从健康自觉到健康传递,热爱健康、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主动氛围日趋形成。受益于持续的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跃升至2021年的25.4%。特别是健康中国行动开展以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不断“提挡加速”。

健康知识技能有进步,健康生活方式有亮点。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知识日渐丰富,并且掌握了一些关键的健康技能。在健康知识方面,超过50%的受访者明确知悉正常血压范围、吸烟的多种危害,如何预防肥胖、警惕乙肝、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等知识知晓率更是达到75%以上。在健康技能方面,90.4%的受访者可以准确拨打医疗急救电话,54.9%的受访者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等健康急救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84.2%的受访者一向注重饮食荤素搭配,81.9%的受访者可以做到不抽烟,67.2%的受访者保持每日两次刷牙的习惯,56.3%的受访者饭前便后会洗手。

全民健身设施日益普及、场地升级改善。当前,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各地不断打造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把服务群众健身需求的“最后一米”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受访者中,55.1%的人至少每周锻炼一次,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比例更高,达62.2%。中老年群众广泛参与广场舞,健身操直播带起全网健身热潮,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形式更加多元。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融入千家万户,助力个人和家庭更健康、更安心地生活。

健康传播机制逐步规范完善,健康促进活动多样化开展。调研显示,当前,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采取成立科普专家库、举办健康知识巡回讲座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工作。调研中,50.4%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健康教育或者参加过健康讲座,65%的受访者表示健康信息来源广泛,五成以上受访者表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健康城市或健康县区的建设。在湖北武汉、浙江绍兴等地,政府设置健康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健康功能单位建设,利用各类新兴传播平台、借助多样化传播手段传播健康相关知识,并持续优化健康传播内容,规范健康科普工作,强化行为指导,促进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村“两委”、社区工作者等也更多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日益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排头兵”。

道阻且长 健康素养提升存在诸多难点

健康生活方式不易养成,健康知识和技能短板明显。知易行难,在健康素养的三个维度中,受访者的健康行为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素养水平,不良健康行为成为制约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最大障碍。比如,在此次调研受访者中,保证合理睡眠时间、进行自我压力调节等健康行为养成率小于50%,不滥用抗生素、定期健康体检等健康行为养成率只达到51%左右。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知识普及不够导致的“不知不觉”型不良行为,如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直接到药店购买抗生素服用;一部分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的“明知而不为”,比如,开展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是基本常识,但相对健康的年轻群体往往缺乏健身动力,15~24岁的受访者中有49.1%无法保证每周锻炼一次,在25~43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达59.1%;还有一部分,是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的“客观难为”,如因为周边噪声、睡眠障碍等因素导致的睡眠不足等。相比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行为素养的提升最为艰难也最为根本,知识和技能终究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转化为健康效能,这需要绵绵浸润,久久为功。同时,健康科普工作仍然存在部分短板,需要有针对性地补齐补强。

健康知识获取存在障碍,互联网健康信息真假难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群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门槛,增加了健康知识的可及性和展现形式的丰富性,不仅能“看”,能“听”,还可以参与体验。比如,通过视频平台上的医生“大V”直播,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群众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健康信息,还可以与医生实时互动答疑。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带来的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人人手握“麦克风”可随时随地发言的低门槛,也冲击着健康知识传播的专业性、权威性、准确性,加剧了信息判断与甄别的困难。调研中,72.4%的受访者表示,评价互联网上健康信息的可靠性存在困难。与中青年相比,老年群体的信息渠道往往更为闭塞。调研中,38.8%的老年受访者不知道去哪里获得健康信息,更不清楚获得信息后如何快速辨别真假,这两重困境,限制了他们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