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6-16
A+
2024年6月5日,由人民网发起,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作为支持平台的“2024国民视觉健康科普公益行动”在人民网演播厅正式启动。在“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眼健康生态圈构建”科普对话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张美芬分享了自己在葡萄膜炎诊断治疗方面的宝贵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张美芬
张美芬表示,诊断葡萄膜炎的关键在于鉴别病因。作为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葡萄膜炎是眼内一类炎症的总称。它的发病机制复杂,绝大多数属于非干扰性炎症,少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比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包括眼内淋巴瘤在内的一些眼内肿瘤在临床上也会表现为葡萄膜炎。因此,只有准确诊断出病因,才能实现针对性治疗。
张美芬提到,以分子诊断为代表的新技术近年来有效地促进了葡萄膜炎诊断准确性的提高。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诊断不清、高度疑似感染或者怀疑由肿瘤引起的病例,医生们会取少量房水或玻璃体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或者微生物的二代测序。张美芬还提及影像设备的介入,特别是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也为确保诊断的特异性提供了更多思路。
谈及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张美芬重点介绍了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靶向治疗。以往治疗用药主要是针对双眼的炎症或者合并全身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有全身疾病的双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时,依然考虑终身用药,比如糖皮质激素,甚至联合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会对全身系统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在内的靶向治疗(即靶因子治疗)迅猛发展。同时眼内靶器官的治疗也在不断推进,如糖皮质激素的缓释剂,只作用于眼睛局部,或可降低对全身的影响。
针对当前热门的干细胞疗法,张美芬称相关技术发展较快,但在葡萄膜炎的治疗上,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未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葡萄膜炎是一种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张美芬特别提醒,新的治疗方法肯定具有优势和好处,但也有相对的禁忌症,需要严格掌握,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