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7-14
A+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 (陈子源)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我国多地自小暑起将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和潮湿,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多饮、精神疲惫、心烦面赤、食欲不佳等表现。为此,公众要在饮食、作息、情绪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节,注意解热消暑,补充体力,清静养心,清暑益气,同时也要防范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
“小暑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变大,在户外容易出现中暑,在室内容易患‘空调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潘力军表示,中暑的症状主要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容易中暑的高风险人群有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工作人员,特别是高温环境下的人员。
小暑期间如何预防中暑?潘力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外出。白天外出时,采取防晒、降温措施,比如戴遮阳帽、喷雾降温等。如果运动量较大时,应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中暑症状,应及时到阴凉处休息,补水降温。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此外,潘力军指出,“空调病”是指人们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时,因空气不流通、温度较低,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多见于老人、儿童及妇女。预防这类疾病:一是做好空调清洁;二是设定好空调的温度,不宜低于26℃,且每隔2到3小时,开窗通风20到30分钟;三是从户外刚回到空调房间的时候,注意防止室内外的温差过大,因温度骤变而引起“空调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