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团走进北京积水潭医院

来源 : 北京积水潭医院

时间 : 2025-08-18

A+

2025年8月14日下午,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团北京积水潭医院报告会在回龙观院区报告厅召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姚秀军出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三级调研员张正尤带队,2025年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团二分团进行宣讲。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国安主持报告会。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职工代表共计150余人聆听了宣讲团带来的感人故事。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国安主持报告会此次“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活动,是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展示广大首都卫生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体部署,精心组织的一次活动。自今年5月活动开展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选拔人员、精心打磨宣讲内容,在6月比赛中,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张志军荣获全系统宣讲比赛一等奖并入选此次宣讲团进行巡讲。报告会上,10位来自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事业的执着、对时代的担当。宣讲员风采

啃下最小最硬的“骨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影像中心放射科医师张浩以《啃下最小最硬的“骨头”》为题,讲述了王振常院士团队研发改进微米级骨质CT仪器的故事,展现了影像人敢啃“硬骨头”的魄力与担当。

手电筒照亮的生命之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刘玉磊以《手电筒照亮的生命之光》为题,生动讲述了援几内亚医疗队在一次微弱的手电筒光下进行的惊险手术。他们跨越山海,用仁心仁术架起了中非友谊之桥。

医笔生花 爱愈心灵

北京市普仁医院妇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谢晶以《医笔生花 爱愈心灵》为题,分享她如何将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融合,抚慰患者身心的故事,以手绘的手术流程图展现了医学的温度,以“跪姿手术”展现了医者的仁心。

木板男孩挺直脊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潘爱星以《木板男孩挺直脊梁》为题,讲述了帮助两位来自偏远地区的严重脊柱侧弯男孩“挺直脊梁”的故事,大海脊柱义诊公益团队用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为患者带来了挺立人生的力量。

一个苹果衍生的科普之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孙宇佳以《一个苹果衍生的科普之路》为题,分享了她走上科普之路的初心,讲述了如何创新形式将健康知识送入千家万户的经历,以科普铸就守护健康的坚固防线。

两个“战场”的守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心脏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主管护师谷瑞芮以《两个“战场”的守望》为题,讲述了一位“军嫂”的坚韧与担当,也通过守护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真实经历展现了一位“白衣天使”的初心和奉献。

攻坚“脑癌之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肿瘤5病区主治医师李冠璋以《攻坚“脑癌之王”》为题,讲述团队十年磨一剑,研发CAR-T疗法攻克胶质母细胞瘤治疗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代医学工作者不断勇攀高峰的坚定决心。

一个小八路的中医梦

北京市丰台区北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部部长冯海超以《一个小八路的中医梦》为题,讲述了身为八路军通讯员的爷爷与中医结缘的故事和自身从事中医工作的经历,让大家共同感受那份从抗日战争时期传承至今的情怀与担当。急救小白变老白北京急救中心西城急救中心站急救医生李紫澳为《急救小白变老白》,为题,讲述了院前急救医生在惊心动魄的急救现场历练成长的故事,展现了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者风采。

做运动生命的守护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张志军以《做运动生命的守护者》为题,分享了通过治疗复杂髌骨脱位,守护女孩舞蹈梦想的故事,带大家了解运动医学的魅力,用专业与热情守护患者的运动生命。

吴国安在宣讲结束时表示,10位宣讲员用朴实而有力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在场听众感受到了广大首都卫生健康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与付出,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能以他们为榜样,把学习首都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更坚定的信念扎根岗位,以更饱满的热情服务患者,以更扎实的行动履职尽责,不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北京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