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第三期“中国药”研讨会在沪召开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12-13

A+

12月1日,第三期“中国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顺利召开。

研讨会由天津医科大学吴晓辉主持。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新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分别致辞,从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等三大领域阐释了“中国药”的深远意义。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马世坤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议题。“中国药”实践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吴晓辉报告了“中国药”实践工作进展及建设方案设计。

学术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张翱和中国药学奖励办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张百军共同主持。专家们分别从“精准药学”“药物新靶标发现”“基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新药发现与靶点研究策略”“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与保护”“基于类器官/器官芯片的中国药评价新模型”“基于GPCR结构的药物研发”等领域,报告了与“中国药”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

分论坛一环节由海军军医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生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董林毅列举了“中国药”必要性的典型案例。与会研讨专家经研讨后一致认为:一部分药不适合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特点;要加强临床诊疗指南顶层设计,探索适合“中国药”的靶点模型,设立基础发现加临床验证的双责制,关注药物治疗窗和后期评价转化等关键问题;要注重研产资等多机构联合和“医疗、医保、医药”的三方协同,共同推进“中国药”的现代化发展。

分论坛二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关树宏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李畅首先从技术和资本角度阐述了国内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随后由复旦大学周璐和上海交通大学沈瑛进行了两个国内原创新药项目的路演。来自产学研资等多领域的专家针对项目进行了评审并研讨后认为: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医疗和资本动向,在原创新药研发的早期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特点,并在研发多阶段有基础、临床及产业等多领域专家参与,多措并举以提高“中国药”的成果转化率,塑造“中国药”品牌,打造贯穿整合行业链的“中国药”体系。

研讨结束后,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崔纯莹和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陈雄文分别对学术报告和分论坛研讨进行了总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