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
时间 : 2015-11-12
A+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并不因出汗而减轻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体质形成原因分析
(一)先天因素
先天禀赋的不同则决定了体质差异的存在,《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
为楣,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巳成,神气舍于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寿夭刚柔》也
提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类的这种体质差异与遗传有重要的关系。
(二)后天因素
湿热体质在古代医著中有一些零散的论述,古代医家常将湿热体质称为“酒客”、“酒家”、
“酒客辈"、“素禀湿热”、“湿热者”、“木火之人”、“湿热素盛”、“湿热体气”等等。这里所谓的“家”、“人",相当一部分是指的病人就诊时或就诊前所处的体质状态而言的。有些“家”是指的宿疾在病理体质上的反映,有些可以是偏颇体质本身,如《伤寒
论》中多次提到的“酒客”即是指湿热体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