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普陀这里守护长者记忆健康,构建认知障碍全方位防护网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09-10

A+

在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一场围绕老年认知障碍的“防护战”正悄然进行。通过早期筛查、非药物干预和健康科普相结合的方式,社区正构建起一道从发现到预防的全流程守护体系。

社区筛查摸底,建立认知健康档案

什么是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或前期倾向者最显著的特征是近期记忆力严重衰退,而远期记忆相对保留。他们常因短期记忆快速丢失而重复询问:“什么?你再说一遍。”或因时空感知力下降而困惑:“这是哪?我怎么到这儿来了?”此外,频繁遗失物品、放错东西,如手机放进冰箱,袜子放餐桌等等也是典型表现。这些症状反映其认知功能持续下降,需及早关注与干预。

2025年以来,宜川路街道针对认知障碍开展系统性的筛查工作。在覆盖25个居委会的25场筛查活动中,专业人员通过标准化问卷共收集2106份有效评估数据。经过二次精筛,63位居民被识别为“中、高风险”,街道已为这些居民建立档案并安排进一步诊断和干预服务。

针对已识别出的63位认知障碍中高风险居民,街道正在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定期认知训练、社交支持和家庭指导等服务。84岁的田奶奶就被筛查出来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弱和轻度焦虑。通过及时干预,实施图片回忆训练、模拟场景定向练习、放松冥想及日常算术应用等综合措施,现在她能顺畅回忆日常事件,数字能力和沟通水平维持良好。

同时,宜川路街道将持续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居民对认知障碍的科学认知,减少病耻感。在6个居委会举办了室内讲座,并开展2场广场活动,累计吸引近400位居民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居民对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早期识别能力得到提升。

非药物干预创新,街舞围棋双管齐下

宜川路街道创新性地引入街舞和围棋两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形成动静结合的认知训练体系。

“一二三四,甩手顶胯!”在今年4月,赵家花园为老服务中心推出街舞课程,将街舞元素引入“早期干预-舞蹈疗法”课堂。街舞练习要求参与者记忆舞步、配合节奏、协调四肢,这种多任务活动能同时激活大脑7个功能区。研究表明,这种活动对海马体与额叶的协同训练强度比普通健步走高出3倍,有助于促进神经元连接,增强大脑储备能力。

上海明艾居家健康服务中心的小潘老师介绍,为帮助爷爷奶奶更轻松地学习,他将每个知识点都编成趣味小故事,并搭配精心剪辑的短视频,让教学更加生动。“街舞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同样能为长者带来快乐与健康。”他说道。

同步开展的围棋活动则提供了静态脑力训练。街道推广适合长者的围棋简化形式,如5×5迷你棋盘和盲摆棋谱记忆法。围棋对弈需要运用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风险评估等多项认知功能,能够全面锻炼大脑。神经科学研究证实,下围棋时大脑前额叶皮层、顶叶和海马体会同时处于活跃状态,特别是“悔棋”行为能够激活大脑的纠错机制,强化神经可塑性。

这两种干预方式不仅锻炼认知功能,也提供社交互动平台。宜川路街道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社交范围,改善了精神状态,从“整天待在家里”转变为“盼着去上课”。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宜川路街道正在规划更深层次的认知障碍防治工作。街道计划进一步扩大筛查覆盖面,让更多居民受益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服务。同时,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建立互助小组等方式,增进居民对认知障碍群体的理解和支持,致力于打造包容、温暖的社区环境。

这种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被认为是对抗认知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目前,宜川路街道尝试构建全方位的认知障碍防治体系。通过将现代康复理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让预防措施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为认知健康守护提供可持续的社区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