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10-20
A+
10月19日,中国生物医药界国家级盛会——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近30位院士、300余位重磅专家、1000余名专家学者、近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汇聚成都,共谋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以“高水平创新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将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领域融合创新与交流合作。
近30位院士齐聚蓉城
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大会吸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等在内的近30位院士来蓉。此外,阿斯利康、拜耳、GSK、艾伯维等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也齐聚成都,共话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大会开幕式上,三位院士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报告分享,与参会嘉宾共同探讨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围绕“免疫治疗的创新与临床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进行主题报告,详细介绍免疫调节和免疫应答的核心要素,以及T细胞在炎症疾病的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分享了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的前沿信息。
“疫苗研发新技术进展”是公共健康领域的热点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聚焦上述主题开展报告,详细介绍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分享了新冠疫苗研发的历程。
针对未来食品主要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作题为“立足生物制造 发展未来食品”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与食品生物产业密切相关的生物技术,分享未来食品工业发展前景。
此外,当天的开幕式上,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编的《2023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3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23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生物医用材料》和《2022中医药发展报告》4本权威医学报告新书正式发布,分别从生物科学研究、临床医学研发、生物医药材料和中医药等领域总结和介绍了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设置16场分会和3场专题边会
共谋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
大会聚焦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核素药物等专业领域,设置16场分会,与往届相比,此次分会内容和主题更加细化,看点十足。
其中,围绕药械企业创新突围和战略布局主题,企业创新分会聚集拜耳、GE、罗氏、AZ、默沙东等世界500强企业10余家,以及齐鲁制药、联影医疗等全国工业百强和创新企业90余家进行分享和交流,探索国内外药械创新合作新模式和新机遇。青年人才分会邀请10余名科技部重大专项成果青年科学家参会,发布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全球青年人才策源计划第二批项目榜单。金融资本分会邀请君联资本等生物医药领域清科榜单前50强以及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主题报告,并发布科技成果路演项目榜单。
此外,大会还设置实验动物资源闭门研讨会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3场专题边会。
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题边会聚焦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需求对接,将推动欧林生物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柏奥特克与美莱德等成渝协作项目签约,以及生物城-海科中心-成都海关签约,围绕海关应用技术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生物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开幕式上,《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公布了2022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
据悉,排行榜分为综合竞争力和单项竞争力榜单,梳理排行榜发现,获奖榜单均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优势城市,比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方阵。
作为成都生物技术发展高地,近日,成都高新区企业——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先后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并即将上市。
据悉,成都蓉生药业已在生物城完成血液制品产业基地建设并顺利投入生产运营。同时,重组凝血因子车间也已完成建设,正式投运后,公司将成为亚洲首家生产第四代免疫球蛋白、全球首个可同时生产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重组产品的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这仅仅是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缩影。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积极引育顶尖人才和高端科创平台,推动企业创新品种快速增长,加强创新品种国际合作,欧林生物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成立疫苗开发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1类创新疫苗A群链球菌疫苗即将申请新药临床试验;康诺亚与阿斯利康达成抗体偶联药物CMG901全球独家授权协议,协议出让价为国内该靶点出海第二高价12亿美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瞄准生物产业未来赛道,加快人才引育和创新品种研发上市步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医药健康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