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11-20
A+
这是一场群英荟聚,探索视网膜疾病前沿技术和临床诊疗热点的世界级学术论坛;这是一场在视网膜疾病领域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学术交流纵深度空前的国际性盛会。
11月18日—19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协办的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
十大议题,涵盖视网膜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视网膜细胞生物学到高清影像技术的应用,再至疑难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短短两天里,来自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内外视网膜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海内外同仁带来一场内容丰富、前沿务实、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截至大会闭幕,在线观看论坛直播人数超500万人次。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生物系主任John E. Dowling,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杨正林及眼科行业翘楚一同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新进展精准把脉,共同促进视网膜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推进全球眼底病学科乃至眼科学的发展与合作。
风雨20年
匠心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就普通民众而言,眼底视网膜疾病或许鲜有听闻,但在眼科领域,却“大名鼎鼎”——它将一众损害人类眼健康的重要疾病统统收入囊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实际上,眼底视网膜疾病并不只“盯”上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早产儿同样是其“偏爱”的对象之一。在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为2.54%—31.65%,是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①。
为探讨眼底视网膜疾病的应对策略和其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于20年前应运而生。今年,这场迎来第十届的盛会,俨然成为推动全球视网膜疾病学术研究和临床诊疗的关键力量!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生物系主任John E. Dowling教授在线上致辞。
“我很荣幸受邀参加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对于主办方来说,能举办这样的盛会,是一种至高荣耀。”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生物系主任John E. Dowling在致辞中表示,他与参加此次论坛的多位中国专家学者共事、合作过,在视网膜疾病领域,这些专家学者的诸多学术研究为全球的眼底病学科乃至眼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中国在全球眼科界变得举足轻重。
John E. Dowling教授在国际视网膜学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是视网膜组构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也是视网膜神经环路生理分析领域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会上致辞。
谈及与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结缘的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感触颇深。“我很高兴见证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国内外专家来说,能在这里分享探讨视网膜疾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有力促进视网膜科学、视网膜生理学,甚至眼科学的发展。”
IRS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在会上致辞。
在IRS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看来,促进人才培养和医疗技术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进国内外专家友谊,是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长年举办的源动力。而搭建一个推动、促进全球科研学术与视网膜疾病防治技术交流的大型、高端、国际平台,离不开每一位参会者的支持与付出。
国内外院士专家同聚一堂
聚焦前沿,共探诊疗新方向
本次论坛,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享的学术研究结果涉及到纳米线人工视网膜介导的视功能评价,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病因和治疗原则,复杂黄斑部疾病的个体化医学,IRD影像及基因药视网膜下注射,眼观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以及对葡萄膜炎深入研究等多个方面。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许迅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现场,他们与参会的400余位眼底病医生一道,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其间,基础研究、视神经再生等前沿学术领域成为大会焦点。
John E. Dowling教授发表了以《使用连接组学方法了解视网膜疾病:黄斑毛细血管扩张(MacTel),线粒体与Müller细胞》为题的主旨演讲。他在探寻黄斑毛细血管扩张(MacTel ,简称MT)的病因时发现,在MT中,病变形成于黄斑,在MacTel区(MTZ,面积为2×3mm,包含中央凹)引起暗点。MT患者视网膜中央存在Müller细胞丢失,而在许多MT眼中丝氨酸减少。他表示,MT主要是一种线粒体疾病,可能是由于缺乏丝氨酸引起,它影响中央视网膜内的所有细胞,但损伤形成于MacTel区并发生严重变性。
“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是一类特殊的视网膜输出神经元,有证据显示其介导非成像视觉,且对成像视觉亦有贡献。”杨雄里院士表示,以免疫毒素选择性损毁ipRGC引起了近视性屈光偏移并伴随角膜曲率半径(CRC)和眼轴长度(AL)的减小;而化学遗传学特异激活该类细胞则导致远视性屈光偏移,该效应亦通过调制CRC及AL实现。进一步工作表明,ipRGC介导的光信号的两个部分,即基于视黑质(melanopsin)光转导的信号,及视杆/视锥细胞凭借突触传递驱动的信号,分别通过作用于AL和CRC来影响屈光发育。“根据实验结果提示,ipRGC对小鼠眼球生长和近视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建立近视干预的新策略提供了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以《动物视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为题作学术演讲。他着重提到,CNTF-壳聚糖能促进成年哺乳动物视觉系统重建并恢复功能。“成年大鼠视神经完全离断并去除1mm神经组织后,使用含CNTF-壳聚糖的壳聚糖导管桥接视神经两断端,发现CNTF-壳聚糖能诱发节细胞轴突长距离再生,越过损伤区及视交叉并与脑内视觉核团重新建立功能性突触连接。而这些新生连接部分恢复了视觉功能,包括瞳孔对光反射,暗光偏好及深度知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深入讲解了脂代谢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青光眼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揭示了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在这两类眼病中的致病机理。“根据研究发现,HTRA1,CFH,FGD6均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基因,HTRA1蛋白过表达会引起眼部脂代谢异常。CFH蛋白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相互作用,调节氧化应激通路,在AMD异常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oxLDL可以促进FGD6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而FGD6的表达增加和AMD的发生相关。”
同心聚力,守正创新
迎接下一个20年“铂金时代”
论坛期间,爱尔眼科的专家们也以专业严谨的态度,相继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理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对此,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在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探索》的学术演讲时指出,其团队分别在表观遗传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节律基因调控以及DME防控等方面对DR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
报告中,唐仕波阐述了DR患者肠道菌群异常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盐的作用,节律调控对视网膜炎症的影响以及节律基因Nr1D1对糖尿病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深入探讨了DME防治的新途径。
爱尔眼科眼底病学组组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黑龙江省区总院长彭绍民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论坛上,爱尔眼科眼底病学组组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黑龙江省区总院长彭绍民谈到了《FGF-21/FGFR1通路在干性AMD中的机制研究》。他介绍,其团队利用ARPE-19细胞、Fgf-21基因敲除小鼠和氢醌制备干性AMD模型,采用蛋白组学技术、透射电镜、OCT技术、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技术检测FGF-21对RPE-脉络膜-巩膜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和调控通路NF-қB的影响。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FGF-21缺失增强眼内炎症反应,促进干性AMD发生发展,腹腔注射FGF-21能抑制NF-қB信号通路,为干性AMD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彭绍民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北京特区副总院长彭晓燕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某些兽用抗蠕虫药物在少见情况下可引起视网膜毒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北京特区副总院长彭晓燕在《兽用抗蠕虫药物相关视网膜毒性》的报告中提到,通过观察4例过量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发现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出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双眼对称性视网膜外层弥漫性高反射病变。根据视网膜损害定位和药物作用机制,推测其引起视网膜毒性的可能原因是影响了光感受器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全球总裁李力在会上致辞。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全球总裁李力表示,爱尔眼科作为一家长期服务于眼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始终以服务万家人为中心,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的眼科服务。我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加强各位眼科同道的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眼科学术氛围。今后,爱尔眼科将继续依托强大的综合优势,持续推动眼科临床诊疗、注重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眼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发展,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人民提供专业、精致、安全的眼科诊疗服务。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在会上致辞。
“过去20年,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经历了一次次大浪淘沙的洗礼,但每一场都能结出累累硕果,且越办越好。今年,我们迎来了第十届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我相信,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引领下,IRS将迎来下一个20年‘铂金时代’。”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希望,每一位参会者都能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始终以积极姿态,发扬不断拼搏的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传承精神、一直在路上的赶考精神,深入探索创新学术会议的新模式,将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打造成全国眼科同道的盛会,世界眼科同道的盛会。
陈邦表示,“未来,爱尔眼科将进一步深化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战略部署,时刻保持国际视野、聚焦前沿、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真正在诊疗技术、学术科研等多个维度实现国内、国际双向赋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眼科医疗水平的提升贡献‘爱尔智慧’,为人类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发展贡献‘爱尔力量’。”
(陈炜)
数据来源:
①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31.65%,眼底筛查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