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网

坚持创新引领,中国医疗器械或能弯道超车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19-12-17

A+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理实健道2019大健康产业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在“医工交叉与智能化医疗器械前沿趋势”主题论坛上,陈洪渊院士领衔,四位企业及科研机构专家围绕“医疗器械面临精准医疗挑战及发展机遇、人工智能与创新医疗设备的结合、骨科医疗器械创新趋势与投资热点”三个方面为参会人员做了精彩分享。

一、医疗器械面临精准医疗挑战及发展机遇

陈洪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疗器械面临精准医疗挑战及发展机遇》

精准医疗是人类健康的迫切需求。人类健康不仅需要医疗,还需要精准。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医学分类更准确、有效,加之基因组学和其它组学技术的发展,“颠覆”了单凭表象诊断疾病的传统做法,从基因层面来探究疾病成为可能而且愈加重要。作为肿瘤大国,中国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性仅为25%;这就意味着患者使用的药物有75%是部分有效或者根本无效,精准医疗迫在眉睫。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是由基因检测和其后的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疗法共同构成,可贯穿全生命周期。有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基因测速,中等层次—免疫治疗,最高层次—基因编辑。

精准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广阔。精准医疗在生育健康领域、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中国有庞大的基础。从医疗支出负担来看,中国将每年新增5800亿元人民币用于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而传统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的治愈率仅为25%,面对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大量的无效医疗支出,精准医疗将有助于改善此状况。从需求端看,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便携化、集成化、智能化、傻瓜化是主要方向。从供给端看,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高端产品转化。重点领域是体外诊断、医学影象、基因测序、康复医疗等等。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人工智能与创新医疗设备的结合

陈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智能精准诊疗设备的创新与挑战》

智能精准诊疗一体化是指为医生提供眼手脑设备,让医生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病灶结构,同时依靠计算设备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并通过智能的医疗器械开发能使医生的双手解放出来,能够更精细的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所以这样的眼手脑的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性的精准诊疗。

血管外科的精准诊疗一体化系统。实验室与海军总医院合作,开发针对血管内介入的诊疗引导系统,针对血管内微创介入手术中存在的缺乏周围组织三维信息、无三维影像引导、无病灶定量信息反馈、大量射线辐射等问题,实验室提出一种新型介入诊疗引导方式来解决。最后结合实现一种新型的介入引导方式,并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做应用。

脑外科手术智能精准诊疗一体化系统。针对脑外科肿瘤手术引导临床存在的手术入路凭经验定性确定、肿瘤深层次信息缺乏、肿瘤深部治疗困难等问题,提出脑外科手术智能精准诊疗一体化系统,包含手术入路定量化、脑瘤深层次信息获取以及智能化治疗器械等功能。

蒋化冰 上海智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工智能与创新医疗设备的结合之路探讨》

技术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驱动因素,但技术本质上是工具,不是产品,只有把技术跟产品结合起来才能对医疗起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作用。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内厂商如何生存?一是要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二是要找到安全承受度比较高的领域。手术机器人安全承受度比较低,但是可以分操作类的和导航类的,我们也在布局做脑神经外科的导航类的手术机器人。

新技术最好在2B领域使用,创新公司做2C的难度非常大。要把复制的速度和成本结构做好,如果不能快速复制,不能快速形成商业闭环,新的技术也很难成为一个产业。

中国厂商成长轨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找细分领域,把自身领域做得更完善,想办法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甚至战胜国外的厂商。二是可以在功能上做文章,真的特别贴心好用,贴着用户不断改进。在医疗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想办法在局部做高端,结合新的技术弯道超车。公司在做机器人的时候找到了医院物流机器人领域,找到无人驾驶的机会,把道路上的无人机低速化,另外结合图像技术做医院的复杂环境,现在做到了超越了国外的同行竞争对手,在多个医院的比拼里技术标就赢了国外公司。

木木机器人,致力核心技术,与华为、阿里、工行、国家电网……并肩,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42强、服务机器人3强、医院物流机器人独此1家。

总结来看,人工智能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技术基础,最后还是要围绕产品来做。它有很多要点,先做2B、复制速度以及成本,中国厂商找到细分领域,把功能做得足够好,整体相当局部领先,找到自己市场的根据地。我认为,人工智能跟创新医疗设备结合将会出现30-50家“华为”。

王金山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 《智能胶囊内镜未来发展趋势》

消化道疾病患者数量基数大,胃肠镜检查潜在市场巨大。中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卫生部统计,中国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同时,我国也是胃癌的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现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目前,我国每年接受胃肠镜检查的人数约5000万人,理论内镜检查量可达6000-8000万人次。

胶囊内镜向多模成像、治疗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MEMS(微机电)技术在中国兴起并应用于医疗领域,胶囊内镜应运而生,胶囊内镜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代表产品是全自动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肠胃检查,可以实现AI自动阅片、全自动巡航等功能,操作时间短,精准度高。

· 骨科医疗器械创新趋势与投资热点

朱国广 西南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骨科医疗器械创新趋势与投资热点》

骨科行业快速发展,细分领域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全球市场看,骨科作为医疗器械重要的细分领域,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高达500亿美金,个位数增长。关节占据骨科33%的市场份额,创伤和脊柱分别占据18%的市场;中国市场看,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60亿元,其中关节类占据28%的市场,脊柱和创伤均占据29%左右的市场。中国市场,由于骨科消费需求还未充分释放,近几年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6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创伤作为骨科最为成熟的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约75亿元,近年来是三大细分领域中增速最慢的领域,增速在10-15%之间;2018年脊柱市场约76亿,增速在15%左右;关节作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为73亿元,增速超过25%,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创伤和脊柱。

国内骨科市场仍外资主导,行业集中度较低。外资企业依靠产品、技术、学术等优势长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尽管国内企业近些年发展快速,但2018年国内骨科市场仍由外资占据主要份额;全球骨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年强生、捷迈邦美、史赛克、施乐辉和美敦力等五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近60%的市场份额;中国骨科市场相对分散,2018年前五家骨科市场份额合计为36%,前十家骨科企业合计也仅占据48%,大幅低于全球市场集中度。

需求加剧、供给增加、医保支持是三大驱动因素。骨科疾病是老年人高发疾病,骨科行业正受益于老龄化前周期;医保覆盖力度提升,产品价格降低提升消费能力。

国际骨科巨头重点研发方向是关节、脊柱为骨科耗材领域壁垒最高、增速最快的领域;国内上市公司如威高、大博医疗、凯利泰、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研发侧重创伤、脊柱、关节方向。

总结:

与会嘉宾提出问题,总结经验,预判未来,为参会人员分享了诸多干货。依据理实国际大健康研究院研究成果,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规模超4000亿元,增速远高于全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得益于政策利好、需求质量提升、制造能力升级、技术创新和资本推动等多种因素,医疗器械产业已经成为健康产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据预测,2019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 16.8%。在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中,创新将成为其高速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出路,中国的医疗器械创新已进入了黄金1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