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人民网
时间 : 2021-10-27
A+
10月27日,由爱康集团与鹰瞳Airdoc联合主办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了解,眼底异常是导致不可逆致盲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工智能的视网膜健康评估不仅能够了解眼底健康状态,也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蓝皮书的发布,旨在推动我国眼健康及慢病防控工作的不断发展。
“眼睛是全身器官领域唯一可以直接看到血管和神经的地方,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预警窗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表示,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可以预测高血压和控制程度,高血压人群较于健康人群眼底血管异常发生率高出近2倍,血压动脉压平均每升高10毫米汞柱则视网膜血管异常5年发生率就高1.58倍,且血管异常好转率也和高血压控制程度密切相关;视网膜血管直径可以直接反应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彩色眼底照片可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所以视网膜血管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脑卒中、高血压关系特别密切,可作为脑卒中全程预警的检测指标,也可根据神经纤维层缺失比例发现和判断高血压等级;眼底脉络膜厚度、豹纹状眼底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通过这两个影像可以预测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
他呼吁,真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要以“预防”和“健康”为中心。人工智能产品应通过眼科影像系统进一步帮助医疗领域眼病诊断、分级诊疗和慢病源头管理、预警等工作,还应通过眼部的远程医疗来指导边远地区眼部和慢病健康管理,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进一步构建眼部和全身疾病预警网络;此外,人工智能产品要规范使用,通过跨界融合、共享数据、精准医疗等探索共同为人类健康和健康中国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对基层医疗价值较大。基层医疗最缺乏专科医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知名专科专家智慧应用于临床,不仅能够极大提升边远地区、农村等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还可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曾强表示,希望随着技术发展和技术优化,包括Airdoc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及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希望企业、研发单位和各专业机构进一步合作研发出更好的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健康中国战略。
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眼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胡红亮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整个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赋能基层医院、降低医生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让基层公众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助力实现建立公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将患者健康数据电子化、连续性的记录,便于患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个人健康档案和千人千面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详细阐述了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他认为管理好眼底和眼睛健康要定期筛查、定期体检,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手段检查眼底情况能够及早发现重大疾病隐患,一些疾病虽不可逆转但及早发现可以延缓其进一步恶化。
张黎刚表示,此次蓝皮书的样本人群超过200万,异常检出人数突破100万,三年前作为新技术出现的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在预防领域如今已被广为接受。此外,从蓝皮书数据可以看到:视网膜血管异常、屈光不正眼底改变、黄斑异常、视盘视神经异常4类眼底异常正在严重威胁眼健康;管理眼睛健康40岁以上人群非常关键,很多疾病在40岁后发病率明显上升,高度近视人群眼底患病风险为正常人群3-5倍;高强度用眼人群要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呵护眼部健康;“三高一胖”人群也要重视眼健康,该人群眼底异常检出率是正常人群1.1-5.5倍;中青年应对三高和体能控制重点关注,谨记“20-20-20”护眼法则: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离开屏幕,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老年人群随着机能老化,眼功能也有各种老化现象,要注重三高、体重和膳食等方面的控制,进一步放缓和延迟眼科疾病恶化。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表示,各类眼底血管异常问题趋于年轻化,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会带来更好的预后,高危人群除早期筛查外还要持续监测,以助于拥有更健康的人生。鹰瞳Airdoc一直致力于将产品做的更加普惠,实现“用得上、用得起”。他认为,“用得上”需要不断为公众提供简单的操作、便捷服务;“用得起”需要将产品本身做到更加普惠,把传感器、算法、光学等整个软件、硬件不断提升,变得像手机一样普惠,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用上。
会上,曾强、魏文斌、胡红亮、张黎刚、张大磊等嘉宾参与圆桌论坛,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价值和AI健康管理服务等内容。同时,《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