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新闻网
时间 : 2019-05-13
A+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介绍,目前全球大概每10万名孕产妇就会有216人因分娩所带来的疾病或并发症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新妈妈们勇敢地闯过了“产房”这一关,仍有10%至15%的人因“母亲”新角色的转变,而饱受精神问题困扰。
产后抑郁,初为人母后,不少人遇到的一大难关。
3年前的一个冬天,正在做月子的李丽娟(化名)突然有一种冲动,想掐死襁褓中的孩子。她也在那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真的“生病”了。
“坐月子期间,每天都硬撑着身上的疼痛去照顾小孩,没有人帮自己特别的无助。”李丽娟说,当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房间带孩子时,婆婆和丈夫两个人却开心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因感受不到家人的关爱,李丽娟在产后不久就出现了情绪低落的症状,觉得未来生活无助、绝望,她时常在房间里大声吼叫,乱砸东西。
根据美国精神心理协会(APA)《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标准,产后抑郁症(PPD)一般是指产后6周内抑郁发作,尤其是产后2周内发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动力减低、沮丧、哭泣、烦躁、失眠、易激惹及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能力,甚至自杀倾向等。
对于自己的情绪,不敢承认也不敢面对,但李丽娟心底还是认为应该去看医生。“在网上挂了号又取消,取消了后又去挂号,甚至有一次拿着挂号单去到医生办公室门前的时候不敢推开那扇门。”李丽娟说,真正要走出那一步真的非常困难。
出月子后不久,李丽娟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门诊那扇门,随后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与重度焦虑症。
“很高兴你能迈出这一步,很高兴你能来!”李丽娟说,那是医生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感觉自己像找到了一根救命草一样。
此后,李丽娟坚持每周都去医院,一直坚持了一个月时间,产后抑郁症才有所缓解。一直到产假结束后回到单位上班,李丽娟的抑郁症才真正恢复,但焦虑症却一直伴随着她。
目前已恢复正常生活的李丽娟说,产后抑郁不是娇气,是一种病,需要被正确看待且及时就医,也需要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和理解。
“平均每天有20位患者参加测评,有40%患有产后抑郁症,其中1人会有自杀倾向。”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姜文胜说,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
在心理科工作多年的姜文胜说,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一部分原因是生产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角色的转变暂未适应,家庭不和、婆媳争执、财务、健康或人际关系压力等原因也是患病的诱因。
近年来,因为产后抑郁而引发的悲剧频频爆出,如何应对产后抑郁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姜文胜看来,女性在孕期以及产后可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女性要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做一位学习型妈妈,而男方应该从“儿子”的角色转变到“丈夫”的角色中来,并好处理好婆媳关系。
对于婆媳关系处理办法,姜文胜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女性可以选择去月子中心坐月子,避免婆息争吵和照顾新生儿的手忙手乱,同时男方应尽快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担当起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角色。
“近5年来,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呈增长态势,家人的爱是治愈产后抑郁的良药。”姜文胜说,不少男性也会患上产后抑郁症,目前已接诊了2名男性产后抑郁症患者。(作者 周燕玲)